力量体育

中性化倾向威胁中小学男生

对学习感兴趣的男生在减少

“给我一个为什么要对学习有兴趣的理由。”

  当问到为什么不喜欢学习时,江西省新余四中初三的余浩这样回答记者。

  “我女生大多很乖,父母让她们好好学习,她们就好好学习。我觉得上大学、上好大学,只不过是家长的一厢情愿。”

  从初中到现在,浙江省温州市北仑职业高级中学高一的郑炜,也深深地感觉到,女孩子在学习方面普遍要比男孩子自觉、主动一些。在平时的学习中,郑炜还发现,如果老师布置了一道题,女生大多会好好地做,一有不懂就立即向老师提问,然后积极地把题目给解答出来,相比之下,一些男生可能比较偷懒,就等着老师来讲答案。

  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第一中学的胡建则告诉记者,可能由于女生学习的主动性强,2005年、2006年市理科状元都是女生,文科状元更是女生的天下。

  天津市四十三中学高二的王晨也提到,全年级17个班级的900多人中,位于年级前50名的学生,女生占3/4。而成绩排在年级末尾的男生人数也比女生要多。王晨感到,班级里的女生大多有努力、认真、自我要求严格的优点,而男生最大的问题出在缺乏自制力,“男孩子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他告诉记者,班级里有些男孩子会比较贪玩,上课时会走神,做小动作,“成绩差了以后更会自暴自弃,要不就对成绩更加无动于衷了。这还是需要老师和家长用些方法,来提高我们对学习的热爱。另外,平时家长和老师也要对我们稍微督促督促,不要管太紧,也不要不管。”

优秀男生中听话的多 很有抱负和理想的少

上海市大同中学的杨捷老师对“拯救男孩”的说法非常认同,“现在学校里开会领奖,上台领奖的几乎全是女孩,顶多一两个男孩;一个班里,从班长到团支部书记,再到学习委员,也都是女生,偶尔会有个别男生比较优秀,但也只是那种听话、帮老师干活的男生,而不是很有抱负、很有理想的男生。”

  杨捷认为,现在男孩的教育遇到问题有几方面原因。一是师资的原因,“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部分老师都是女老师”,她的儿子现在已经读大一了,但是他在小学五年级才第一次碰到男老师,“当时,他非常开心”,由于这位男老师是体育老师,于是杨捷的儿子就开始天天练跑步,后来还进了田径队,“因为有积极性了,连暑假都去锻炼,而他对女老师只有两个字——‘很烦’。”杨捷表示,女性教育和男性不同,女性比较细腻,而男生需要更宽松的教育。

  二是由于现在的家庭教育者大多是女性,“管男孩子的大多是母亲,父亲在外面工作,母亲在家里带孩子”。上世纪90年代,杨捷有个男学生,是学生会主席,身高1.82米,长得也很帅,但在高三时遇到一些障碍,而母亲却很难走到他心里去。于是,杨捷就找到男生的父亲,请他不管多忙都要和儿子谈话、沟通。这个学生从浙江大学毕业后又到新加坡留学,现在在美国通用工作。“男孩的管理要宽松,不能以很僵化的要求去管理。”杨捷说,“男孩子要有抱负、信念,要更粗犷。”

  三是目前的考试制度,尤其是中考的区分度下降,“大家都可以考到90多分,而男孩子一个粗心就可能丢掉几分,女孩子由于细心相对成绩会高,这样就把一些优秀的男孩子排除在外,因此杨捷建议要将考试的区分度提高。

男孩软弱、缺乏责任的担当 抗挫能力不强、中性化值得关注

“男生女生的中学阶段正是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形成阶段,容易受到外界的大环境影响,情感极其脆弱,自尊心又特别强。”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的教师李静指出,大多数的男生在内心已把自己看作一名成年人,认为自己在各个方面已经足够成熟,可以自己做主做很多事情,包括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一所中学从教20余年的寸老师谈到,他深切地体会到,现在一些男孩子的男子气概比过去弱了很多,没有表现出男孩子应该有的个性来。“软弱,缺乏责任担当。那些男孩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情绪就都会表现了出来——承受不了打击。”

  而赵琦在说起班级里的一个男生时,也感觉到他的抗挫能力不强。当那名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但回答不出时,他的脸上会显露出极为尴尬的表情,“眼睛会红红的,感觉像快要哭出来的样子。严重一点的话,甚至当场就掉眼泪了”。

  王晨则告诉记者,班级里有男同学偏向中性化。“倒不是说他在穿着上面,而是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上,像个女孩子。”在王晨看来,那个男同学做事时扭扭捏捏的,生气就跺脚。“男子汉就应该有男子汉的性格,勇敢、有责任心,待人处事冷静,经得起考验。”

  贵州省玉屏县鲲鹏中学的徐佳露告诉记者,她的一个同学曾告诉她一些有关男孩子中性化的好玩的事。那个男同学特别喜欢女孩子的一些小玩意儿,比如一些有小铃铛的手链、项链,还喜欢周末时去理发店染一次性的头发,然后再把头发上梳起一个小辫子。“搞得像小姑娘一样,他还喜欢看各种选秀节目,并且还会加以模仿,因为他觉得男孩子和女孩子没有什么区别。”
家长老师,请不要忽视男女生教育方式的差异

徐佳露还提到,那位同学从小是妈妈培养的,宝贝得不得了。“小的时候,他的头发后面就留着个小辫子,扎过小蝴蝶结,还常常被母亲用口红在眉心点字。”

  “那时,他经常喜欢和女生在一起玩耍。只要被我们欺负了,一不开心了就说‘我告我妈妈去!’”徐佳露笑着说,“他处理事情的时候,动不动就找家长,而且老喜欢管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

  “现在有些是母亲管男孩的情况,忽略了男生性格的需求,这可能会对孩子的性格形成影响,使得孩子对问题的观察可能偏向细致,缺乏整体的把握。”寸老师指出,“教育男孩和女孩应该有所区别,不能一概而论。”

  “男生和女生的差别是天然的,但是在教育过程中,我们逐渐忽视了这种差别。我们不是说要特意地保护男生或者女生,而是说,教育怎样能更好地尊重性别差异。”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小学教育研究所副教授钟文芳说。

  “男孩教育应该受到关注,不仅仅是中国面临这个现象,在一些发达国家,也开始重视怎样使男孩成功,而不仅仅是女童的成功。”钟文芳提到,“这是因为男孩在整个基础教育中,学业容易失败,学业成功率往往没有女生高。”

  钟文芳指出,追求公平、要求统一,这是以一样的标准来教育男生女生,而这个标准更利于女生学业的成功。”她进一步分析,比如学习的内容较偏向于文科,主要考查学生的记忆力,考查对知识的呈现和反馈,而很难去评价、测量某一个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的能力,以及实践的能力。“总的来说,女孩子的思维更侧重形象思维、语言表达等,男生更加倾向于逻辑推理、整体把握等,而现在的这种知识性的考查更利于女生,因为女生更容易静下心来去学习功课,记忆知识点。”

  考虑到男生的性格特点,李静谈到,老师在和男生交流时应特别注意方式方法。比如在上网这个问题上,可以告诉学生,不会上网或根本不上网是不可能的,但关键是要把握一个度。在家长会上,李静曾和家长商量,酌情给大家周末适当的上网时间。“这样就会给学生,尤其是男生一个感觉:老师不是在命令、教育我们去做什么,而是在和我们商量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他们就会比较容易接受。”

  “男孩子天生会有一种想成为男子汉的英雄气概,做任何事情都有一种我来承担的意愿。”李静强调。

电视选秀对男孩中性化有没有影响

此外,杨捷还提到,现在的很多电视选秀节目,价值观混乱,而孩子的自我辨析能力差,很难判断,“像快乐男生、好男儿之类的,大多缺少那种粗犷、豪爽的气质,一个比一个精致,他们肯定会对不少男孩产生影响。”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袁军则不认同“拯救男孩”的观点,他认为,即使是一些选秀节目的投票结果表明中性化的男孩优胜,也不足以引起全社会男女孩都喜欢“不男不女”的装束与举止。袁军给出一个更加普遍的证据:一度欣赏中性化的男孩和女孩在成为别人的男朋友和或者寻找男女朋友的时候,绝大多数都要凸显男性特征的。“更不要说发展成真正的恋人和成为生活的伴侣了。所以,我们没必要见到偶然的,哪怕是周期性的中性化得宠就惊慌失措,似乎男孩糟糕到需要拯救的地步了。”

  袁军指出,所谓的“男子汉气概”并没有实质意义。譬如一个8岁男孩被女孩伶牙俐齿的言语攻击说哭了,你是否就认为他没有“男子汉气概”?那么假如他拳打脚踢,令女孩哭起来,不敢再“骂”他,这就算有此气概了?“其实我们的教育是惩罚打人远比谴责骂人厉害的,而且这个教育十分有效。因此这个8岁男孩很可能是因为牢记了这样的教导而坚持不动手,所以心里憋得慌,这才哭起来。这样的哭,多少男子汉没有过?”

  袁军认为,即使一个只有母亲的单亲家庭,儿子的被“管”也不是被动的,而随着他长大,身心发展基本正常的都知道该主动学习社会上的男性,所以也不会总体上女性化。反过来说,假如儿子主要由母亲管,女教师教,就会女孩化,从而需要“拯救”,那么为孩子换尿布的父亲岂非已经无可救药了?心理学的统计数据表明,这种“给孩子换尿布的”父亲在发达国家里的比例在上升,是男女和谐的一个典型例子。“请问,这样的男性是女性化了呢,还是更加男性化了?”

  袁军进一步说明,不论男孩女孩,一度青睐中性化,都完全可以用青少年人格发展过程中的“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的概念来理解,这是因为他们在尝试更多的身份、角色,以便最终确定自己该像怎样性别的人才好。

  “怎样满足不同性别学生发展的需要是教育学生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钟文芳谈到,对于女老师占多数的中小学来说,还要注意认同男生的一些行为表现方式,要“宽容男生、认同男生”。

家长学校
管理制度
学生食谱
家长课堂
家校连通
二维码